A同学是我们公司在某211名校俱乐部的主席,也负责我进校的那场分享活动。初期接触的时候,我和A同学说:“为了不打扰你的学习,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,我可以等你下课跟你微信或邮件沟通。” 没想到A同学斩钉截铁地摇头:“用不着,随时随地,我一定在10分钟内给您答复。” 这个专业度,好像是一个24小时在话机旁边待命的专业客服。
“那打扰你上课总是不太好的。” 我表达了我的担忧。
A同学笑了:“我还在学生会里面担任xxx,常常有活动,其实不怎么上课的,就算上课也会带着电脑收发邮件。”
“那,你的课业怎么办?”
“没关系的,我不考研,也不出国。找工作的话,成绩过得去就行。实践经验的帮助会更大一些。” 她的语气斩钉截铁,也让我失去了继续问下去的动力。
场景换到在另一所名校的一次活动,那一次我是小组的 mentor,负责辅导他们一起做案例分析。活动间隙,他们都问我,咨询行业到底需要怎么样的人?我想了想,说:“坐得住板凳的。” 结果小朋友们一片惊讶。
我反问他们:“那你们觉得呢?”
“领导力”、“合作能力”、“学习能力”、“解决问题的能力”、“聪明”…… 我赶紧打住他们,不然估计还能蹦出几十个形容词。
我又问他们:“那怎么才能学到这些能力?”
他们面面相觑:“今天我们来参加这样的活动,不就是积累能力嘛。还有比如说参加商赛,做实习,社会实践……” 他们个个都像在客户面前的咨询顾问,似乎装满了整个脑子的解决方案。
我随手从包里拿出一本书:“那读书呢?你们有没有想过,好的书籍,都是通过无数的实践才总结归纳出的思维精华。如果可以先好好了解掌握这样的思维和方法,再辅助于实践,岂不是更好的选择?”
小朋友们纷纷表现出了场面上的认同,点头纷纷。
“那,过于一个月,完整读完一本除了课本以外书的人,举个手我看看。”
全组没有一个人,敢把自己的手举起来。
其实我一直很怀疑,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,是誰出于什么样的目的,告诉同学们:“知识的积累不重要,实践才是求职的最大法宝。” 比如说我们做咨询,常常使用的那些方法论和工具,是我们的前人做了成百上千的案例才积累总结出来的,当你有一些轻松的途径就可以先行大致掌握,你却轻而易举地放弃捷径,走上弯弯绕,这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?
我想起我在项目里面带实习生的时候,让我的实习生一周之内读完客户给的资料,并尽可能读两本相关专业的经典书籍。一周之后,问起实习生进度如何,他露出了痛苦的表情:“量太大啦,根本读不完,读完也记不住,现在搜索工具那么发达,应该不碍事吧。”
同样的表情,我也在家里的表弟脸上见过。我阿姨一心想让表弟来我司实习,挨不住亲情,我就把表弟约出来吃饭:“这样,别的你也不用准备,你这个学期努力把英语能力提上来,至少口语和书面的能力都能过六级水平。我下学期就带你过来实习。”
表弟坐在我对面,一脸痛苦 “一学期提高英语太难了,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啊?” 我默默无语,眼见着他和我吃一顿饭的功夫,至少刷了十次以上的朋友圈和微博。
其实,无论是读书还是学英语,难就难在 “独处” 两个字。
这两样东西都不用太多的方法和技能,也不用别人教你,贵在一个人不断坚持和重复。一个单词背不过去,就背十遍二十遍。一篇文章听不懂,就听七八遍。一本书两个小时看不进脑子,花两个星期总能读得更深入一些。可是,大家都太想要走捷径了。《学习英语的xx种方法》总是比经典英语文献本身阅读量更大。这年头 “初心” 这样的词越来越火,是因为缺这样东西的人越来越多。
这个世界的因果其实很纯粹,规则很明朗。你看咨询顾问如天才般一周读完几十万的文字,他们的前十年,阅读量可能早就超过百万千万;你看投行精英在客户面前英语溜得如母语,他们哪个人背后没有苦逼背单词的岁月?或有天才可以夜店通宵后坐上课堂聚精会神,但我平生所见,的确寥寥。
的确,这个过程中你会失去很多乐趣,社交的乐趣,哄闹的乐趣。你需要处理好自己个体的平静,因为在超越周围人的路上,大部分人都是孤独的。锻炼自己独自高速成长,并不是为了孤独,而是让自己不抗拒孤独。
很多同学老质疑我们,招聘的时候,为什么要看在校成绩,有些时候恨不得连本科、高中的成绩一起看。其实我们看中的,真的不是你对于自己专业的掌握,很有可能你在我们这里工作几十年,都不一定用的上自己的专业知识。但是,我们始终相信一点:
“能把成绩保持好的,一定是一个有强大学习能力的人。一个有强大学习能力的人,一定是一个有能力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。”
听静夜之钟声,唤醒梦中之梦。观澄谭之月影,窥见身外之身。
能做到独处的人,自古很少。高薪行业要的人,也未曾多。